娃哈哈的大好江山,难道要后继无人?
前不久,娃哈哈一改往日坚决不上市的态度,以每股2.6元的价格清退员工持股,似乎是在为集团上市铺路。但此前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曾说过:“娃哈哈不缺钱,不需要通过上市来融资。”
娃哈哈忽然“食言”,难道是因为“差钱”了吗?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显示,娃哈哈收入排名目前已经从2015年的第31位,下滑到了2017年的第327位。
曾经创下800亿销售额的娃哈哈,近两年一直处于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产品老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后继无人,十年老品苦撑业绩
娃哈哈的明星产品,常年都是老三样:纯净水、AD钙奶和营养快线。
这几个十年左右的高龄单品,销售额几乎占娃哈哈总体营收的一半以上。但是随着饮料新品牌的崛起和进口商品的挤压,这些老品的市场表现也在下滑,市场份额不断遭到挤压。
江山快要易主,娃哈哈却找不到继任者。
回顾这几年,娃哈哈的新品数量可不少。格瓦斯、小陈陈、启力、激活……这些商品先后上市,数量高达300余种,但始终没有再出现明星商品。
这是为啥?先看看它们长什么样你就知道了:
娃哈哈的大多数新品,你都能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对标单品。也正因为如此,娃哈哈被称作是“饮料界腾讯”。这种新品模式在娃哈哈体系内由来已久,就连两大明星单品也是这样快速复制出来的。
AD钙奶对标当时的乐百氏,营养快线瞄准的则是小洋人妙恋。
娃哈哈AD钙奶对标品牌:乐百氏AD钙奶
娃哈哈早期的胜利,在于它有一套健全高效的供货渠道。新品一经推出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铺满全国销售渠道,甚至是乡村小店。哪怕对手在某个区域内小有成就,也总是在娃哈哈的渠道攻势中败下阵来。
但是,这种低成本快开发的“山寨”策略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传统渠道的优势正在减弱,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先被种草,然后转化为用户。换句话说,这个商品是不是“正宫娘娘”,微博和朋友圈早就告诉过他们了。一味地模仿竞品而忽略了自主研发能力,导致产品没有什么新意,这或许是人们难以对娃哈哈大量新品产生印象的原因之一吧。
新品定位总有偏差
虽然快速复制是主要途径,但娃哈哈也有过自己的创新研发。
比如下面这个神奇的饮料,曾被网友列入暗黑系饮料榜单:
啤儿茶爽是2008年娃哈哈集团花重金打造的健康系列饮品。先不论包装和广告,单凭产品定位于“啤酒味的茶饮料”,就已经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兴趣。毕竟,爱喝啤酒的人和爱喝茶的人,并不一定能产生交集。至于定位学生和司机,那就更离谱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提神醒脑,为什么不直接喝茶或者咖啡?因此,娃哈哈选择了极其小众的细分市场,产品定位又不明确,导致上市后市场反馈极其一般,不到两年就遭遇停产。
过去的事情不提也罢,我们再来看看娃哈哈近期的新产品:C系列碳酸饮料。
数学委员发现,这和多年前推出的“非常”系列几乎无差,只是包装上做了升级换代。
可是当下年轻消费者不再热衷于碳酸饮料,这一点连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无力阻止。根据Connexity研究发现,可口可乐的最大用户群在35岁到44岁之间,而百事可乐的最大用户群则在65岁以上,与此同时他们在18岁到24岁的人群中的支持率都比较低。
国内消费者的偏好表现也是如此,2016年碳酸饮料成为偏好度最低的饮料品类。相对于其他健康饮料,碳酸饮料能够引起年轻消费者感兴趣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巨头都在积极转型,娃哈哈却选择从碳酸品类切入?
急需进修网红的自我修养
前段时间,娃哈哈在三十周年之际推出了限量版AD钙奶。
得知这一消息时,数学委员的内心是有一丝期待的。
但是这个限量版的真容,实在是……过于低调。如果并不是瓶身印着的1987,大家可能意识不到这就是周年限定吧。
与此同时,微博上几乎找不到活动相关的互动话题,更别谈大V转发和刷屏。所以说,这可能是史上存在感最弱的限量版了。要想打造网红效应,首要条件就是能瞬间引爆网络和消费者热情,达成线上线下无死角的推荐与热捧,再有颜值加持,形成社交传播的连锁反应,带动一波又一波的粉丝的讨论与追逐。这些要素,娃哈哈无一具备。
再看看那些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红饮料们,要么靠颜值征服,要么以话题取胜。比如,去年刷爆朋友圈的蓝色百事可乐。据说这款可乐喝起来像加了薄荷的酸梅汤,但胜在了颜值;
还有长期霸占网红榜单的宾格瑞牛奶,近期推出新品的同时还做了一个迷你版钥匙扣:
以及肯德基的粉色可乐,从瓶身到颜色,少女感爆棚的形象俘获一大帮朋友圈少女心,也引发了社交媒体上一股“粉色原力”的旋风。总之,鲜明的视觉形象是抓人眼球的第一要素,无论是不走寻常路的异端,还是高端独特的品质感,都能引发消费者的“猎奇”欲,成为撬动消费者金口的万能钥匙。
错过了孕育爆款的又一阵地
除了微博等社交平台,电商也是孕育“爆款”的摇篮。
过去有人认为,饮料这种便利性商品不适合电商平台。
但是,随着消费者网购意识的成熟和物流仓储等技术手段的进步,饮料品类迎来线上高速增长时代。
CBNData数据显示,饮料消费者的年均购买频次已接近3次,各类型饮料在线上的销售增速十分惊人,茶饮、乳饮料的年增长率均在150%以上!
对于饮料品牌而言,线上流量更多、潜力更大,不失为一个打造爆款的优质渠道。这一点,深耕传统渠道的娃哈哈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
接下来,数学委员要介绍一位娃哈哈的竞争对手——秋林格瓦斯。
娃哈哈格瓦斯这个名字你一定很熟。2013年,它冠名湖南卫视《我是歌手》,销量一度火爆。
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型”来自于哈尔滨当地一个品牌,叫做秋林,这是一家拥有上百年生产历史的老牌企业。不过,娃哈哈格瓦斯的热销,让秋林格瓦斯这个“老字号”黯然无光,一直不太被消费者所知。但是,近两年秋林格瓦斯却意外地在电商渠道走红了。
它不仅仅开起了天猫旗舰店,还在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都设有官方旗舰店。从销量表现来看,天猫旗舰店一个单品的月销量已经超过了9000多,更有消费者直接购买礼盒装用于送人。
由于极具特色,秋林格瓦斯经常被美食达人所推荐,这也引发众多追随者前往电商平台一探究竟。相比之下,娃哈哈格瓦斯的搜索人气就差了一大截:
事实上,关于谁是”正宗格瓦斯",秋林和娃哈哈一直存在争议。娃哈哈曾这样表态:“格瓦斯并非品牌名字,而是一种产品品类,谁都可以做格瓦斯,重要的是消费者认谁”。如今,格瓦斯依旧是格瓦斯,消费者的选择却变了。说到底,娃哈哈终归是没有抓住消费浪潮的新趋势。
如果一直这么没有存在感,娃哈哈恐怕只会离年轻人越来越远吧。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