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能赚钱?多少影视公司听完哭了
年度黑马《误杀》票房节节攀升,参投公司光线传媒、幸福蓝海、欢瑞世纪也先后发布了相关营收公告。
但大家发现,原来一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能给参投公司带来的营收十分有限。
根据三家公司,前期公告计算,扣除成本后,即使票房过10亿,投资份额较低的公司,源于此片的纯收益,可能也只有几百万。
参投电影真的赚钱吗?
2019年10月,《攀登者》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发布票房公告,公告内容称,因《攀登者》累计票房达8.23亿,公司源于该片获得约70~100万元的收益。
本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没想到却引起评论区投资者们的一片群嘲。有网友笑称,“这收入还不够别家网站发个软文的钱”。而在公告前一日,北京文化的股票就已经跌停,一天内市值蒸发了六个亿。
几乎是同样的时间点,文投控股也因发布《我和我的祖国》票房公告而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公告内容称,《我和我的祖国》票房达20亿时,文投控股的收益约在185万~205万之间。
上海电影集团也曾因《流浪地球》20亿票房时,收益仅有120万~160万,而被网友嘲笑。
票房几十亿,就赚几百万?!
这样的数字对比,确实会让不了解影视行业的人大跌眼镜。
而正在热映的《误杀》,即使10亿+,给光线、幸福蓝海、欢瑞世纪带来的收益也十分有限。
12月30日,光线传媒发布关于电影《误杀》的票房公告。公告内容显示:《误杀》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7.76亿时,光线传媒源于该片的营业收入(票房收入)区间为3000万至3500万。同一天发布了《误杀》票房公告的欢瑞世纪,在同样票房成绩下,源于该片的营业收入区间为1164万至1358万。
2020年1月2日,幸福蓝海也发布了关于《误杀》的票房公告。该片累计票房收入超过人民币8.7亿,公司源于该片的分账收入区间约为2300万至2700万。
票房达到10亿时,归属于片方的分账票房约为3.6亿。而根据以上三条前期公告计算,10亿票房中,光线传媒、欢瑞世纪、幸福蓝海源于此片的最高营收,也仅有4150万、1750万、3103万。
假设,乐观地以《误杀》制作宣发成本1.5亿估算,扣除成本后,光线传媒、幸福蓝海有可能收益过千万。而欢瑞世纪,可能仅获得几百万收益。
参投电影,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赚钱。起码,纯靠电影票房收益敛财的想法并不现实。
当然,参投电影却能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获益。
主投电影公司才是赢家?
当一部电影成为爆款时,最大获益者一般皆为投资份额多的主控出品方。
《我和我的祖国》票房20亿时,文投控股仅收益200万左右。《流浪地球》20亿票房时,北京文化源于该片的收益则在7300万~8300万之间,中影集团收益更是高达9500~1.05亿。
“别人家的20亿”和“自己家的20亿”天壤之别。
北京文化从《战狼2》《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电影中也受益颇多。
《我不是药神》票房13亿时,北京文化源于该片票房的收益就已经高达6500万~7500万。小成本制作《无名之辈》,更是在票房6.66亿时,就已经为其带来6000万~7000万的收益。
而《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的最终累计票房分别为31亿、7.94亿。
2017年,华谊兄弟在《前任3》17亿票房时,源于该片的营业收入约为4.5~5亿元。
从单部爆款电影的收益看,确实是,主投公司吃肉,参投公司只能喝汤。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成为北京文化。中影、华谊兄弟也不是总能遇上《流浪地球》《前任3》这样的爆款。
实际上,联合出品和主投公司各有各的难。联合出品公司的特点是赚的少,主投公司的特点是亏的多。
在目前的国内电影市场上,主投公司的生存策略基本是,一年不开单,开单吃一年。《误杀》的主投方恒业影业,年年出爆款的北京文化都是典型代表。(“十一投,九中”,北京文化的飞速发展有点虚)
营收的不固定,使得对于现金流有着高要求的影视公司,往往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这点从各大影视公司频繁地借贷、质押、募集公告就可以看出。
无论是参投电影,还是主投电影,都没有我们想象中赚钱。一些影视公司的毛利率之低,更是难以匹配其在普通大众心中高速发展的行业形象。
做电影,钱难赚
根据2018年中影财报,报告期内,中影集团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各类影片共 15 部,累计实现票房 81.33 亿元,但其毛利率却仅有21.72%。
根据2019年,格力空调年报数据,2018年格力空调毛利率为34.11%。2017年其毛利率更高,超36%。
飞速增长期的电影行业的头部公司,其毛利率不及传统实业制造公司。这就是电影行业的现状。
2018年,北京文化影视及经纪业务营收占比为92.94%,但其毛利率却仅有48.02%。而在分产品说明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影视及经纪业务中,电影产品毛利率42.28%,电视剧网剧48.04%,艺人经纪毛利率最高为81.96%。
电影就是拖低北京文化影视及经纪业务毛利率的那条后腿。
2019年上半年,北京文化电影产品毛利率更是惊现46%的负值,亏损严重。影视及经纪业务主要靠电视剧、艺人经纪业务营收支撑。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另一个体量更大的上市公司万达影视上。
2018年,万达影视观影营业收入为90亿,占总营收的64%,但由于营业成本高达81亿,观影业务的毛利率仅有10%。广告及商品、餐饮销售的毛利率则分别接近60%、70%。
2019年,上半年观影业务的毛利率下降到了6%,广告及商品、餐饮的毛利率则稳定在60%以上。
营收不稳定,毛利率低,使得大部分电影制作公司,必须开拓电影投资、制作外的业务。很多电影制作公司布局院线、不断完善产业链,除去票房分账低,增加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外,也有稳定营收的考虑。
北京文化便是如此。
尽管北京文化多次依靠爆款电影在资本市场获益,获得巨大社会关注,但实际营收占比中,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业务几乎平分秋色。
从北京文化、中影、万达影视三家公司的财报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公司对于电影业务越倚重,其毛利率越低。
结语:
拍电影,真的没有想象中赚钱。
电影人,真的挺难。特别是2019年,更是难上加难。
有的行业,一个公司一年轻轻松松几百亿,而电影人辛辛苦苦一年,全行业也只有642亿。
互联网可以靠高薪养人,而电影公司的招聘热词是“热爱”。马上春节了,如果你身边有拍电影的朋友,请对他(她)好一点。
本文封面图来源:网络
本文转载自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已获授权,版权归麻辣娱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