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后,便利店“不断供”的秘密是什么?

便利店在中国大城市,将日益成为一种基础设施。

大闪电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2020年2月28日

 

“封城了,大家也都“封门”了,相当于是把自己“软禁”了。最开始的两天,他们还在抢必需品,到第四、第五天,店里受欢迎的东西变成了辣条、巧克力、酸奶、话梅、膨化食品……毕竟自己在家做饭也做腻了,吃泡面、煮面条也腻了,生活总需要一点调剂。   ”

                                                                 ——《一家“封城”中的武汉便利店》

 

谁也没有想到,封城后的武汉,24小时开业的便利店成了很多市民一日三餐的来源。

网友表示,24小时营业的中百罗森成了市民维持正常生活的场所 来源:新浪微博

正如《一家“封城”中的武汉便利店》讲述,街头巷尾和社区里的24小时连锁便利店,成了封城后武汉民众的“诺亚方舟”。人们从最初的采购米面油、方便食品,再到后来用上了“买菜送菜服务”。便利店在此次疫情中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超出了一家零售商店的范围。

这种现象,部分得益于便利店在武汉的充分发展。在武汉,便利店早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

武汉便利店真正的发展阶段可以从2014年,便利店Today的总部从南宁迁到武汉开始。由此,武汉有了自己的“本土便利店”。

2016年,武汉中百集团与世界三大便利店巨头之一的罗森推出了中百罗森便利店,武汉的便利店“本土势力”又多一员。短短3年时间,中百罗森已在武汉开出333家门店。这也使得武汉成为仅次于上海,罗森便利店数量第二多的中国城市。

 

来源:罗森官网

如今,武汉市共有便利店品牌20余个,便利店门店数约3500家。其中,品牌连锁便利店11个,门店总数2131家,平均1家店覆盖近5200个常住人口,覆盖率优于全国水平。

资料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本次疫情期间,这些武汉的“本土”便利店品牌成为了食物供应中的亮眼选手。

Today便利店在武汉政府要求下关闭了开在高铁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商业体地段的门店,但得益于Today长期打造的鲜食供应链和自主研发零售云平台,疫情爆发之后,Today得以保障武汉100多家门店正常运营。据界面新闻报道,鲜食等自产自供的品类仍在Today便利店正常生产上架,但受物流配送、外地供货商难进武汉等问题影响,一些预包装食品,譬如泡面、罐头等供应会有影响。

2月初,Today的招牌鲜食热干面也推出了社区团购服务 | 来源:新浪微博

背靠中百集团的连锁零售经营基础,中百罗森也在疫情期间打出“不打烊”的口号,依靠着集团物流运送服务链、生鲜食品24小时制造能力,150多家中百罗森门店因此可以照常营业。报道称,截止2月18日中百已经累计向集团旗下各门店配送果蔬17500多吨,配送车次6500多趟,日均配送650多吨,是平时配送量的6倍多。干性商品物流发车9400余次,配送商品360多万件。

并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能在此次疫情爆发之后屹立不倒。 受到交通管制和人员流动骤减的影响,许多开在CBD和交通枢纽的便利店难逃关门的命运。一些武汉本地的社区型便利店由于供货受到影响,网友称某便利店一颗大白菜卖出60元的天价,涨价幅度令人咋舌。

由此可见,在第三方物流瘫痪的非常时期,能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营业的都是拥有制造鲜食的工厂及配送链,且自有品牌占比重更大的便利店。

另外,便利店门店数量越多,保持正常营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除了触及更多的消费者,更多门店也意味着单店配送成本更低。门店数量上的优势,是Today和罗森这样的品牌能够在非常时期坚持营业的另一重要条件。

便利店在紧急时期提供服务在国外早已有先例。

在日本,便利店有着“第四基础设施”的称号。这是因为日本便利店有许多门店有警察、政府机关和非营利性机构服务的接入。便利店公司持续探索便利店的社会性作用,这让便利店不仅销售商品,还能参与保障公共安全。2017年7月起,7-Eleven、全家、罗森等日本几家大型便利店公司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发生灾害时应国家要求提供紧急资助的“指定公共机关”。

近四十年来日本所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中,便利店在防灾、救灾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阪神地震发生后,罗森派出直升机向受灾地区的店铺供货。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4分钟后,7-Eleven就成立了抗灾应急指挥部,每天3次向灾区运送商品确保店铺供货充足。罗森则利用自家物流链配送原材料进入灾区,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2016年熊本大地震发生后5天,受灾地区的各大便利店就已恢复营业,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包括免费Wi-Fi、鲜食和各类日用品在內的服务。

移动贩卖车也是灾害发生之后的便利店提供的应急服务之一 来源:日经中文网

再反观国内,由武汉的例子我们就可看到,中国的便利店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发挥着“应急救灾”的作用。因为中国电商市场的发展优势,中国便利店还因地制宜地与各种电商平台密切合作,转型生鲜卖场。此次疫情中,各大便利店与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电商平台持续提供外卖服务。不少开在社区的便利店发挥“最后一公里”作用,成为电商平台的生鲜自提点。

1月29日,饿了么与武汉商贸链平台万吨通联合在武汉设置100个自提点, Today便利店、有家便利店也成为自提地点之一。

此外,Today还与美菜合作生鲜自提点,居民可通过美菜App下单,Today门店自提;与京东友家铺子合作社区团购,居民可就近至Today门店自提。

在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当下,便利店卖生鲜也成为可能。

以前,便利店和生鲜卖场很难做到融合——对于习惯线下买菜的40、50后人群来说,价格偏高的便利店并没有竞争力,再加上便利店快进快出的消费节奏,并不允许大爷大妈们驻足精挑细选。在足不出户的疫情期间,消费者对生鲜价格敏感度下降,便利店利用其地理优势,完成了两种业态的结合。2018年就开始推出生鲜绿标店的便利店品牌好邻居,在本次疫情期间做到了20家绿标店销售额翻番的业绩。据悉,在完全放弃线上的前提下,其北京的门店仍旧实现了每日数万元的单店销售。一家开在小区内的100平米绿标店,单日业绩最高冲到了5万元,已经接近北京市便利店行业的最高水平。

一家好邻居绿标便利店 来源:品牌官网

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也在已有的“一键到车”服务中上线了蔬菜礼包组合。用户不需要经下车买菜,只需在加油时通过App购买,由该加油站的员工将商品直接放到顾客的后备箱中。中石化表示,卖菜服务在疫情过去之后还会继续实行。

没有条件引入生鲜菜场的便利店也灵活运用现有资源,江浙沪地区的罗森和7-Eleven推出整袋的冷冻食材,包括包子、烧味串等鲜食,既能为便利店销库存,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罗森在出售整袋冷冻食材(拍摄:董芷菲)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城市交通、运输、通信等各方面受到影响,拥有独立的生产、供应链系统的连锁便利店,开始体现出其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救灾抗灾更大的社会价值。本次武汉疫情爆发后,我们看到了以Today、中百罗森等品牌的应急能力,也看到了好邻居如何突破便利店传统基因,为民众提供服务。相信便利店在中国大城市,将日益成为一种基础设施。

编辑:董芷菲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