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从跨年晚会“破圈”,到签约斗鱼顶级流量游戏主播冯提莫,再加上近期明星入驻等一系列操作,都透露着B站目前最大的问题:拉新、扩列。B站内容电商+直播带货,究竟值不值得做?
根据B站2019年Q4财报数据显示,Q4月活1.3亿,相对比Q3的1.28亿月活,拥有万粉以上UP主数量同比增值75%。但通过公开资料搜集,时趣发现,和其他平台差异较大的是,入驻B站的品牌方账号较少,明星账号受欢迎程度较低。
其实,B站,对于部分入驻的品牌而言,总有种“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也有不少未入驻的品牌保持“想要触碰的心,却又收回的手”态度。
B站到底能带来什么价值?内容电商+直播带货
除此之外,最大的吸引力还在于B站的内容电商和直播带货,那么目前值不值得做,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看:
1.不同领域划分,内容营销触点增多
从B站平台来看,除了以二次元为代表的老三区外,又新增了音乐、科技、游戏、时尚、数码、广告区等,可以吸引不同领域、风格的UP主原创内容,提升投稿率和用户活跃度。对于创作者而言,增添了一个多元、包容度高的内容曝光平台。而对于品牌来说,则是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营销触点,拥有更多营销机会。品牌可以根据自身品牌调性,搭配不同风格的UP主进行差异化的内容创作,比如生活类、科普类、娱乐类等,植入产品、品牌广告,可以覆盖更多用户。
2.B站重点扶持直播带货业务
从平台机会成本来看,B站目前亟需拥有自我造血能力,直播带货是重点推动的一个业务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平台将给予UP主和品牌更多直播带货的创作激励措施和流量机会。
3.打通社交+电商,短链路的营销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社交平台,目前B站对于站外导流没有限制,UP主可以在片尾打上微博或者微信的ID、淘宝橱窗链接,直接为其他平台或者电商引流。
所以对于品牌而言,B站的内容电商和直播带货存在待激活的机会和营销价值,但互联网环境变化过快,越早入驻的品牌越能收获平台真实的用户和流量。
B站营销需要注意什么?
目前B站营销出圈和有效果的极少,结合入驻的品牌营销打法来看,主要采用社交平台的基础营销套路,而忽视了真正影响营销效果的B站文化和 “潜规则”。
品牌需采用一套契合B站的年轻化营销玩法,并且要额外注意以下几点:
01 拒绝“两微一抖”模式
B站用户是一群对内容要求非常高的年轻人,格外重视品牌账号运营节奏和态度。品牌号若被用户发现内容产出比不高、套路转发其他平台内容,会引起用户反感。用户会认为品牌缺乏入驻诚意,并且未融入B站文化。比如近期明星入驻B站就面临被“劝退”的尴尬场面,原因是被用户发现发的视频数量少,质量也难以让人产生兴趣。品牌如果照搬双微一抖的内容,开启B站营销是徒劳无功的。
02 站在“讨好”视角
近年来,B站商业营销信息密度很低的原因在于对社群文化的保护,B站氛围感和领地意识极强。而B站破圈后,吸引了大部分品牌、成年人入驻,这对于B站原住民来说,是在打破一种氛围和平衡,甚至很多用户感觉“秘密基地”被入侵,会刺激年轻群体的抵抗。所以对于入驻的品牌来说,B站原住民拥有更高的话语权。换言之,品牌在B站营销需站在“讨好”视角,融入到群体,维持B站社区氛围的平衡是入驻的首要职责。比如近期钉钉和腾讯讨巧卖乖式的内容,非常受年轻人喜爱。
03 输出有趣和有价值的内容
B站用户原创内容和播放量内容较高的为:生活类、科普类、游戏类和二次元。从内容风格上可以看出,用户更在意内容是否有趣或者有价值。品牌需转化视角,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思考,跳出广告思维,用年轻人的社交语言、思考方式建立沟通,进行内容创作,才能获得更高的推荐量,提升曝光,收获年轻人的好感,提升品牌年轻化的影响力。比如华为向用户科普5G为什么快,同时还结合品牌自身产品调性,满足用户猎奇心理,也提升了品牌曝光度。
04 匹配UP主风格,共创内容
知名UP主在B站相当于KOL,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品牌开启B站营销的首选方式大多数是和UP主共创内容,视频种草或者广告植入。通过查看众多UP主视频种草视频发现,UP主营销风格会更加个人化,更加重视粉丝的喜好。这对于有强品牌意识和基因露出的广告主来说,是需要额外重视的,视频内容很难匹配品牌元素和调性。在B站融入B站文化和氛围是每一位UP主和粉丝之间的“约定”。
05 重视B站的用户分层
从B站社区划分来看,B站用户分层十分突出,用户倾向关注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话题的UP主,并乐于分享。对于品牌来说,在展开营销动作前,需要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消费群体,并了解其兴趣偏好,以此定制吸引目标群体的内容,赢得小众群体的认同。当小众群体受到启发再继续二次创作剪辑内容传递给更多人,以此不断裂变,才能激活B站的营销价值。
品牌需适应B站文化,避免反噬
当下互联网环境复杂多变,品牌长期面对品销提升的命题,都会有“应激反应”。在各种新兴的渠道中寻找机会点,一旦有了新的流量平台、营销抓手,会迅速入局。
但品牌在开启B站营销,追求品销增长的过程中,需要提前掌握平台的文化和调性,敏锐地洞察年轻人的兴趣倾向和语言潮流、社群文化,谨慎入局,尤其是面对Z时代群体,避免反噬,尴尬出局。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截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转载自时趣互动(ID:SocialTouchCRM),已获授权,版权归时趣互动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