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在质疑中走红,为什么“哭片”总能有市场?

情感类电影大部分都是低或中等口碑对应较高票房。

小毒电影情报处2019年6月11日

情感类电影总是引发颇多争议与感慨,而讲述青春往事的《最好的我们》也处于多事之秋。

前几天,一场关于《最好的我们》疑似票房作假的风波愈演愈烈,网传“《最好的我们》依靠‘幽灵场’逆袭票房”,同档期国产片对手《追龙Ⅱ》导演王晶也在微博转发该文,公开撕对家(此前王晶也在微博上质疑自己影片被豆瓣恶意差评),晚间《最好的我们》片方发布公开声明,表示:“已与各院线负责人联系沟通,个别影院存在系统问题或其它特殊原因,绝无票房作假或‘幽灵场’,也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被推至风口浪尖的《最好的我们》,携带着那些年少怀春的青春故事、市场竞争中的数据与口碑争议,成为今年端午档最具话题的电影。同时回看近两年电影市场上的情感类电影,如《后来的我们》《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争议,市场一定是需要这类影片的存在,那么这类影片又为何频频登上情绪和话题的风口浪尖呢?

争议中走红的《最好的我们》

回看《最好的我们》的票房与口碑表现,影片上映首日排片并不高,只有8.6%(影片首日起片时间为下午6时),不过上座率数据亮眼,高达29%,随后两天内影片的排片相较首映日大幅增长,同时上座率保持在20%左右。截止到6月8日大盘,《最好的我们》成为《X战警》和《哥斯拉2》之后排位第三的影片,同时影片票房累计1.67亿。口碑方面,影片开画豆瓣评分6.3、猫眼8.9,截至目前豆瓣评分5.9、猫眼8.9、淘票票8.3。

从同档期电影情况来看,《最好的我们》的市场数据表现相对较优,同时也像此前的一些情感类电影一样,票房曲线上扬的同时口碑争议不断。

那么,《最好的我们》为何这么火?

先从内容来看,改编自青春IP的《最好的我们》,在内容属性上也具备一定的话题度。原著小说出自青春女作家八月长安之手,也称得上当年的畅销小说,2016年由刘昊然、谭松韵主演的同名网剧上线,也成为当年的热门剧集之一,如今,电影版本上映,从IP基础来看,其实也有不错的观众缘。

同时,电影借由一群高中生的青春往事表达着对于“青春”“成长”“爱情”“遗憾”等方面的感怀,这些本就是极具情绪性和传播性的元素,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因而在引发情感共鸣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接下来再看影片的档期选择,影片原本定档6月21日上映,不过在影片上映前一个月,片方宣布影片提档至6月6日,进入端午档,同时这个日子也正是高考时段,影片内容与档期正好应景儿,当然这也成为影片可以借力之处,恰逢高考,青春回忆涌现心头的同时,《最好的我们》或许也成为一些观众回忆青春的一种选择,此外,影片宣发工作也将“高考”作为重点之一,发布“高考嘱托”片段等,吸引更多关注。

最后从宣发营销来看,在《最好的我们》走红之路上,抖音无疑又一次成为最大功臣,而过往种种成功案例也表明,情感类电影进行抖音营销的胜算颇大,情报君的一位同事上周做完美甲回来,也讲述了一个关于电影的故事:美甲店里情报君听到美甲小姐姐们商量着下班之后去看电影,问她们准备看什么,回答说是《最好的我们》,紧接着情报君同事打开手机刷朋友圈,打开一张主演陈飞宇的照片,对面的美甲小姐姐突然兴奋起来:“这个男孩儿是谁?好帅呀!”同事说“这是陈飞宇,你们要看的电影就是他主演的啊,你不认识他为啥还会去看这个片子?”“因为抖音上很火啊”。事实证明,抖音真的拥有超强带货能力,而在抖音上,关于《最好的我们》看哭了的短视频最高获得超100万点赞,由此可见,情绪和泪点真是助推一部影片的重要法门。

所以归根结底,《最好的我们》还是火在了情感类电影这个层面上,当然,票房风波也从市场层面让这部电影更火了一把。

情感类电影突破怪圈才是发展之道

看向与《最好的我们》类似的一些情感类电影,《后来的我们》也曾陷入“退票门”风波,《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同样出现低口碑高票房的反差曲线,近来的情感类电影似乎都进入这样的怪圈,即取得票房长红的同时,影片口碑也频频陷入争议。

从内容属性和市场需求来说,情感类电影仍旧是刚需,尤其是“哭片”当道的当下,能够引发观众情感波澜的电影、或者具备能够引起情绪共鸣标志元素的电影,仍然受到许多观众的追捧。从观影感受的角度分析,一部能够让人哭的电影和一部会让人笑的电影,确实会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同深浅的印记,毕竟在渐趋冷漠和程式化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能够戳中泪点的事,也算是麻木状态当中的一种刺激、一种真实的体验吧。

同时,情感类电影是具备极大情绪感染力的影片,此前电影情报处也曾撰文阐述过中国电影的“大情绪”时代——别看很多电影情节距离普通人生活相距甚远,但电影所能够产生的情绪共鸣才是观众所期盼的,现实生活工作学习情感上的压力,通过正常渠道难以释放,电影则会成为一种较好的解压方式。而《最好的我们》也正是电影大情绪时代当中的一位证明者,在影片宣发期间,片方就在极力渲染和铺垫影片伤春悲秋的种种青春情绪。

而从营销方向来看,情绪营销也是当下最为流行和作用最明显的营销手段,以情感为切入点,引发受众的好奇心,从而为影片博得关注并进一步带动观影行为,这波操作在电影的抖音营销上可谓屡试不爽。而此前电影情报处在对于“抖音电影营销元年”的分析中,也从业内人士处得到反馈:“不是任何片子做做抖音就能起死回生,最容易的就是爱情片,爱情片比较有点。”所谓“有点”,即爱情电影当中的情感内容与抖音平台的强传播内容类型一致,因而得够得到极大助力。例如《前任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影片,同样无一不是抖音红片。而抖音作为当下娱乐生态当中迅猛崛起的社交平台,走红与抖音也约等于走红于娱乐市场了。

从近两年的市场形势来看,每年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情感类电影爆款,这也同样说明着,尽管常常被大家冠以“狗血”“俗套”之名,但情感类电影仍然具备一定的市场潜能,毕竟,又有几个人能说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些被称之为“狗血”“俗套”的情感道路呢,永远有人正青春,永远有人愿意怀念过去,所以这类电影也永远拥有一定存量的受众。

不过当下对于这类电影发展最大矛盾点在于,它们大部分都是低或中等口碑对应较高票房,这与如今市场上高口碑高票房的普遍发展规律相悖,而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提高质量和对应的口碑,也正是情感类电影发展的下一个方向。

 

本文转载自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版权归电影情报处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