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总会有破灭的一天。
最近网上流行着一句话:“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刮起了一阵球鞋的抢购风潮。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不少人都会为了一双球鞋彻夜排队。
商家限量发售,炒鞋者通过买断黄金尺码等手段拉抬价格上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现象比比皆是......
甚至有卖鞋的平台还以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而编制了三大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
爆款球鞋有多火爆?
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和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
这款鞋每双售价1499元,在官方发售后没过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而这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价格一路飙涨到70000元,涨幅超过4500%!
这样暴涨的例子还有很多。
2018年,特拉维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双售价1299元的球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直线上涨至8000元。
2009年,耐克与侃爷合作的第一款产品Air Yeezy问世,原价245美元,瞬间被炒到1000美元以上。时隔三年,出了第二款产品Air Yeezy 2,官网发售后秒光,价格轻松被炒过1000美元,此后又很快飙升到上万美元,网上更传出红色的Air Yeezy 2(Red October)创下球鞋界有史以来的最高拍卖价,接近1700万美元。
正因有这样的暴利,也就有了黄牛。
北上广等各城市球鞋限量发售门店前,总活跃着一批黄牛。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在新鞋发售时,提前到岗排队。
在门店抢到鞋再卖出去,一来一回就能让口袋里多出一千到两千。
有名学生黄牛就对记者介绍,“我第一次转手的Air Jordan 1黑紫脚趾,让我赚了3000元”。
其实,不光是中国,这样的黄牛活跃在全世界很多城市。
就在前不久,一群人为抢购一款新发布的鞋,不惜通宵排队,下图发生在墨尔本,当地报纸《先驱太阳报》(Herald Sun)大篇幅报道。
另外一边,在西班牙,排队买椰子鞋的人打架还上了媒体头条。
日本原宿阿迪门店,3000多人排队,就为新款椰子鞋,还要抽签,排队也未必能买到。
当然,这只是散户,在炒鞋链,再上一层就是庄家。
有庄家一个月进货110万元
“抢首发鞋真是太难了!”一名普通的球鞋爱好者如是说,他已经连续三次在一级市场上抢鞋失败。
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是球鞋的炒作基础,亦是财富空间。
第一财经曾采访过一位炒鞋圈内人士东哥(化名),他认为,炒鞋玩家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官方渠道抢鞋,并在市场售卖赚利差的散户;另一类,是通过大量扫货、提拉价格等方式左右市场价格的庄家。
“后者不需要对鞋有感情,从纯粹意义上看,他们只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就行。”
在庄家眼里,炒鞋的核心无非是加剧供求不平衡。在这套体系中,扫货是关键。
“和股票一样,要抢龙头。”东哥说,龙头一般是指好的配色或鞋码,庄家只需要清一两个黄金码就行。“黄金码短缺造成的价格上涨,会拉动其他尺码,从而把控整体价格。”
男款的40~45码、女款的36~37.5码鞋,被圈内人称为黄金码,是庄家扫货的主力所在。
一波扫货之后,70%~80%的鞋落入庄家之手。此时,由于供给被庄家把控,市场中并无放量,抬高原本就为数不多货源的价格极为容易。
另外一位第一财经采访的玩鞋一年半有余的言午(化名)回忆称,见过较为夸张的一次是“在中午短短2小时内,一双Nike Dunk系列鞋价格从1900元炒到2900元,现在的市场价是2700元左右”。
“线下门店也会补货,但随机性很大、数量也不多,对价格影响并不大。”言午说。
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圈内人之称为“批量全扫,直线拉涨停”。
去年,Nike发售了AJ一款联名鞋,当时市场价格为1300~ 4000元。东哥回忆称,庄家在市面上疯狂扫货。一夜之间,“市场都认为这双鞋正在被抢,价格直接炒到8000~10000元”。
如此疯狂的价格之下,庄家的收入能有多少?
“一双鞋少则赚个三四百元,多则翻番。”言午告诉记者,他曾见过一位庄家的账单,一个月进货高达110万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炒鞋玩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8年,他每个月的净利润大概在40万元。当记者问“你能算大庄家吗?”他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寻找市场增长洼地,无疑考验炒作者的眼光。东哥说,收入取决于市场供应量,要判断市场行情及鞋款出货量。一个月忙死忙活,到头来赚几千块钱的,大有人在。
被收割的年轻男人
有行业人士表示,这些限量鞋消费者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到了60%,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的男性用户。
NIKE和Adidas为何能够在众多球鞋中“独领风骚”?除去产品本身的设计理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明星的带货效应。
像余文乐、吴亦凡、林俊杰、陈奕迅、杨幂……众多明星在公众场合争先“秀”Yeezy、AJ鞋,也让很多年轻人不断跟进。
在这场限量鞋的游戏中,看上去都是赢家:
各家运动鞋品牌:通过限量炒作,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还获得了不菲的溢价。像NIKE旗下的AJ,现在已经成为比Nike更“高端”的子品牌;
代言的明星:用自己的名气和鞋厂合作发售新鞋,或者干脆只需要穿上鞋“无意”地走到镜头里,自然有粉丝蜂拥而来。
炒家、庄家:一来一往,年入几十万也不少见,有人已经实现财务自由。
造假者:以前造假,现在还是造假,只不过现在卖了更高的价钱。
鉴定交易平台:服务质量放一边,但靠10%左右的中间费也能活得很滋润。
如果说有输家,那恐怕就是,那群年轻的男人们。
为了追随偶像、彰显个性,排队、抢鞋比不过黄牛,常常需要冒着买到假货的风险,以几倍价钱入手一双鞋。
归根到底,不论是联名款还是限量款,只不过是走路时双脚的伙伴。疯狂的球鞋市场背后,是靠部分消费者支撑起的一堆泡沫。
泡沫,总会有破灭的一天。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