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疯涨的勇气从何而来?
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8部电影扎堆上映。广大返乡群众的热议话题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条是,今年春节看电影真·让人肉疼。
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家“十八线”县城电影票的价格数字,少则四五十,多则过百,直接甩开一线城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DT君决定用数据深扒一下。
哪些城市春节档电影票价涨得最狠?
在这次春节档的涨价风波里,河南信阳这个小城因为逆天票价上了热搜。信阳某家影院的热播电影票价超过百元,其中黄金时段VIP影厅的一张电影票更是卖到160元。春节档一周,信阳的全城平均票价甚至超过了上海。
就算如此,论春节涨价,信阳在全国范围内还算不上佼佼者。
为了更全面地呈现涨价情况,DT君分别从同比和环比两个角度来观察数据变化。
在2018年TOP 50票仓城市中,烟台是今年春节档电影票价同比涨幅最大的城市,相对去年上涨了24%。紧跟其后的是同在山东的青岛,次之则是辽宁大连。凑巧,前三甲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
DT君注意到,在春节档电影票价同比涨幅最大的前十名城市中,有六成来自三线城市。
如果说同比涨幅提升还可以用票补减少、成本上升等原因来解释,那让人们感受更加强烈的环比上涨,就是很单纯的影院们趁着春节猛涨价了。
DT君比较了2016年以来各线级城市电影票价在春节前后的上涨情况,发现这几年来,在春节前后涨幅最为明目张胆的确实是三四线城市。
早在四年前,四线城市的春节档票价较平时就会上涨17%。
根据一些媒体采访资料,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解释为,对于在平日观影人数不足中挣扎的三四线城市影院,春节档是个集中捞金的好时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票价涨势一年更比一年强,来到2019年春节,三四线城市的平均票价环比涨幅更加夸张,已达到39%。
一、二线城市在2016年春节前后的票价涨幅分别为4%和7%,几乎令人察觉不到涨价。然而在2019年春节档,一二线城市的票价行情也不再“低调”,一线城市环比涨幅达到21%,二线城市更是突破30%。
2019年春节档让广大三、四线城市群众明显感到肉疼,除了因为票价平均涨幅又创新高以外,还在于大年初一春节档上映首日的电影票价尤其高。
对比近两年大年初一到初七不同线级城市的电影票价走势,我们发现,2019年春节档的整体票价在大年初一都齐刷刷的压过了2018年的一线城市票价。
然而,将票价涨出新高度的影院很快就嘚瑟不起来了。
在2018年的春节期间,电影票价在大年初二、初三继续走高。然而,今年低线城市的影院在大年初二初三就不得不着手下调票价,一路走低。
十八线城市电影票价疯涨的底气从哪儿来?
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DT君在老家的三线小城市,面对68元一张的2D普通票也是没舍得下手。小城市们在电影票价这件事上,到底有什么底气直接赶超北上广?
这和三四线城市近年在春节档票房市场的战绩有关。
2016至2018年,三四线城市对于春节档票房的贡献占比在不断上升,四线城市的表现尤其优越,2018年票房贡献占比在整个春节档已达到32%,三年来上涨4个百分点。
这与小镇青年日渐提升的消费水平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在春节期间陆续返乡了。这批用户拥有更稳定的观影习惯,他们才是春节档三四线城市敢于叫板一线城市的底气。
根据观影地变迁行为来追踪观影用户的流动,能比较明显地监测出这样的趋势。
从今年春节期间各省份观影用户流入流出的偏好来看,用户流入大省包括山东、河南、安徽、江西等省份,主要聚集在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这与前面提到的票价涨幅靠前城市地理位置正好匹配。
可以说,对春节档觊觎已久的不只是电影投资方,期盼年轻人归家的也不只有父母长辈,还有我们老家的电影院们。
涨价背后观影人次下滑,春节档并不是娱乐刚需
不过,想要依靠大幅提价在春节档一次赚个够,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看起来志在必得,实则事与愿违。
在涨价过猛的2019年,四线城市对春节档的票房贡献占比下降。在票价上涨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春节档票房同比也分别下降了2000万元和7700多万元。
这背后是观影人次的下滑。春节档整体观影人次下降了10%,三四线城市不出意外成为观影人次减少的“重灾区”,降幅均在13%左右。二线城市也未能幸免,观影人次从5500万降至4800多万人次。还好一线城市的“留守”观众们在高贵的票价前站稳了脚跟,观影人次略有上升,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勉强稳住了大局。
从各个城市观影人次的变化数据来看,除了北上广的观影人次仍有增长,全国各大城市的观影人次都在下降。跌幅最大城市的前两名台州、东莞甚至突破了20%的跌幅。
三四线城市的院线们,还是大大高估了返乡青年以及小镇青年对于春节档的消费热情,低估了他们的价格敏感度。
小镇青年表示:“我平均两周看一次电影,平均票价都是30左右。你告诉我,第一眼看到五十的票价心理感受是什么?”而对于从一线城市返乡的年轻人,票价是更高了,屏幕、座椅等观影设施却还没大城市的好,消费动力也不够足。
我们得纠正一下“看电影成新年俗”的说法,从数据反应来看,大家在电影消费这件事儿上还是比较理性的,评估觉着性价比不错才会下手。想要把价格往上提,还得影片质量和观影体验真的能让人觉得值回票价才行。
而且,这个涨价空间可能也并没有那么大。
对于有固定观影习惯的消费者来说,只要影片口碑足够好,价格浮动或许不是个问题。但对于春节档的增量观众,他们反而拥有更高的价格敏感度。选择看电影过春节的前提是,TA在春节假期间算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休闲活动,如果成本过高,年轻人为什么不选择待在家里打打王者荣耀和吃鸡、搓搓麻将,去网吧开个黑消磨半天呢?
毕竟,怎么过年不是过呀。
对了,关于票房大数据的更多解读,欢迎来参加线上沙龙。除了本文作者以外,还有自身行业记者一起为你解读票房背后的秘密。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