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要拆245亿个快递袋,“限塑令”下塑料行业却将迎来黄金期?

我国的塑料消耗有多大,回收有多难?

马晓华第一财经2019年11月21日

因过度使用塑料而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

欧洲议会日前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内容为“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饮管、餐具和棉花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法案,以应对海洋、田野和水道中的污染。

在中国,尽管2008年就开始施行“限塑令”,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旧版的“限塑令”不断遭遇新的难题,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新版“限塑令”的出台受到了更广泛的期待。

11月10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蚌埠市发改委、安徽丰原集团共同主办首届中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会议对生物基材料在塑料、化学纤维、服装等领域的广阔市场前景,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进行了探讨,有代表呼吁中国早日出台新的限塑令。

其实,早在2018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就开设了“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要求从下面几个方面内容提出建议,对具备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制品的消费场景、作业工序以及商品品类等的建议;对已有成熟替代方案(如布袋、纸基包装、可降解材料等),具备推广应用替代产品的情形的建议;对尚不具备禁止使用或替代条件,需对塑料制品使用进行规范管理的情形的建议;其他有关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意见和建议。

未来将出台的“限塑令”或将更加合理。

现状丨我国的塑料消耗有多大,回收有多难?

随着一个个互联网新业态而来的,是大量的塑料消耗。

快递业的繁荣是其中之一。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封套约57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国内使用的包装胶带一年可以缠绕地球1077圈。

网络订餐是另一大消耗源。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达3.58亿人,2019年将超4亿人,若4亿人每人订一次餐,一次需4个餐盒,一年就产生了16亿的餐盒数量。而由于清洗难度大等原因,这些餐盒几乎都与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很难回收。

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网络服务业迅速发展,餐饮包装及速递用一次性包装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餐盒、吸管、包装袋、缓冲物等。但当前垃圾处理不完善,部分废弃物外释到自然环境,形成了大量污染。

数据显示,中国塑料加工企业有10万多家,从业人数约400万人。中国每年的塑料消费超过1亿吨,约占全球消费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首位,人均消费也达到了惊人的82公斤。

2018年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5571家,累计完成产量6042.15万吨,同比增长1.1%;累计完成主营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5.04%。

塑料制品大规模使用,回收上的良性循环却没有跟上。

“较高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是包装产品持续发展下去的前提。”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马占峰表示,虽然塑料制品在材料减量化、功能多样化等方面丰富了包装应用领域,但有些无法回收处理的恶性循环,却让人始料未及。

“约80%的塑料包装在一年内被废弃。”有业内人士称。

据相关数据,中国每年废弃塑料约4000万~4500万吨,回收利用废塑料约2000万~2500万吨。虽然有2000万吨左右进入垃圾处理系统,但仍有5%~10%被有意或无意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这些废弃物中多数为塑料包装制品,尤其是一次性用品。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的塑料回收利用率高达50%以上,但发展中国家的塑料回收利用率却仅有20%左右。”上述业内人士说。

 

趋势丨“限塑令”利好了谁?

我国旧版“限塑令”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执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限塑令”的弊端日渐凸显。

旧版“限塑令”中所限制的“塑料购物袋”,是指“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的,用于装盛消费者所购商品,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并不包括商品零售场所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

“限塑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卖塑,这的确减少了一定的使用量,但因为价格较为便宜,消费者不会大量放弃使用塑料袋。而且在农贸市场,那些薄的塑料袋一直在使用。”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这也意味着,更严格更具体更具实操性的“限塑令”,将很快出台。上述专家说,即将出台的新“限塑令”规定,生物可降解材料将替代一部分的塑料,如各类包装袋、快递餐盒、农用地膜等。

生物可降解材料,被认为是解决塑料污染的一大利器。

“塑料行业很早就意识到,塑料制品被丢弃后在环境中不降解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生物可降解材料便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国家新材料战略发展的重点,也是目前绿色概念最丰满的材料之一。生物可降解材料是一次性塑料制品最佳的替代品。”马占峰表示。

目前,生物降解材料最主要的需求来自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对生物降解材料具备强大的政策支持。而我国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还没有打开,需求量相对较少。

但是由于国内生物可降解替代塑料市场小,只能销往国外。一位企业的员工表示, “我们99.9%的产量用于出口,国内没有全面禁塑,只有吉林和海南等少数省份禁塑,用量较少,每年只有几十万吨。”

不过,在近期国家政策红利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等利好下,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或将持续走强。“即将出台的限塑令将给整个行业助力。”业内专家表示。

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预计全球生物降解材料需求总量将达到322万吨左右,年均需求增长速度超过16%。

目前,全球宣布投资建设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大批量供货的企业却很少。这也意味着,在政策的助力下,中国相关企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ID:cbn-yicai),已获授权,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