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的饮品怎样才能比奶茶店更好卖?
在新茶饮大行其道之后,顾客们开始习惯先买杯奶茶再进店吃饭。
这下餐厅老板们都急了,可静下心想想,挡了餐厅“财路”的,真的是开在店门口的奶茶铺吗?
抢回饮品利润 切忌在竞争压力下变得盲目
为了不被隔壁饮品店抢生意,餐饮老板已经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研发自创饮品的,有扩充饮品sku的,也有设置含饮料套餐的。
这些方法有哪些是奏效的?
内参君和多位餐饮人聊过之后发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很多针对饮品的资源投入其实“出力不讨好”。
一位餐饮人对内参君说,琢磨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明白,通过饮品创收的关键不在于和喜茶奈雪较劲,而是要利用餐厅客群的消费习惯,与菜品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增强餐和饮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而拉高客单价。
“毕竟我们开餐厅是卖餐的,我们的敌人不是奶茶店,仅仅把目光放在几份饮品的得失上,丧失了与主要产品互相配合的意识,这样得不偿失。”
发挥“餐+饮”组合拳优势 餐厅老板都能想哪些招?
想要发挥出一家餐厅在饮品销售上的真正优势,必然要回头审视餐厅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最合适的饮品销售方式。
品类+饮品
这点很好理解,如同红肉配红葡萄酒,白肉配白葡萄酒的餐饮搭配常识,餐厅在为自己的主营菜品选择饮品时,也应充分考虑到两者将会起到的“化学反应”。
在吃火锅、麻辣香锅等重口味菜肴时,搭配清爽解辣的饮料,能够从生理上加深顾客对菜品的食用体验,这些也算是常识。
不久前,著名烹饪类自媒体日食记在分享麻辣香锅的做法时,却意外在粉丝群带红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新产品【雪碧】【纤维+】柠檬味汽水。也许这说明,想在品类+饮品模式中胜出的餐厅,需要的不仅是常规的那些餐饮搭配技巧,更是掌握规律基础上的大胆尝试。
人群+饮品
每个餐厅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自然也就会产生相应的目标客群,针对目标客群进行饮品的设置,是另一种有的放矢的选择。
湊湊火锅则成了当中非常成功的案例,它创造性地将台式麻辣火锅和手摇茶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种“餐+饮”的新式场景消费需求,并在奶茶的单品销售上获利颇丰。
湊湊火锅的CEO张振纬曾分享过,由于品牌的目标客群正是年轻女性,湊湊的奶茶才会如此受欢迎。
研究目标人群的用餐诉求不难发现,餐厅正在迎来一波“养生青年”,他们追求新奇抗拒说教,却在不由自主地选择那些低糖份,低卡路里,含有人体日常所需微量元素的饮品。(延伸阅读:数据显示,这个新词汇,能帮餐厅打动“养生青年”!)
这就是为什么可口可乐作为一款百年产品,在国内推出了无糖含膳食纤维的【纤维+】系列后,一下子成了“潮品”。
空间+饮品
无论是空间,还是菜品本身,都与餐厅的“功能性”息息相关,因为餐厅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用餐场所。
除了吃饭,你还可以在一家餐厅里社交、小憩、工作,而饮品将会在这些情况下,和空间一起实现餐厅的功能性。
走红于深圳的轻食品牌gaga鲜语正是玩转空间+饮品的高手,出色的空间设计中,有专门的饮品区域,与经营的主食之间互不冲突。
供应链+饮品
餐厅想做好饮品生意,即可利用原本的供应链玩花样。
比如海南椰子鸡,主打产品是椰子鸡火锅,就有品牌在餐厅门口设了一档口,专门卖椰汁类饮品。再如西贝莜面村的沙棘汁饮品,同样靠的是西贝在原产地的供应链优势。
这样从原本的产品线上细分下来,不仅没有增加供应压力,反而多了一个盈收渠道。另一方面,强化自身的供应链来做饮品,不仅能提升对供应链的利用率,还能加深消费者对品牌核心产品的印象,带动复购。
成本结构+饮品
餐厅卖饮品,无论是大动干戈还是小打小闹,一个大前提是算好经济账,投入和产出相较,必须是一笔划算买卖才行。
对于绝大多数品牌力、供应链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都有限的中小餐饮品牌来说,把大量资源投入饮品不太现实,选择能力范围内的餐+饮模式更为重要。
有些餐厅会找街饮品牌相互合作,既能分摊房租,又能共用客流。
更常见的则是和快消品厂商合作,快消品巨头诸如【可口可乐】,拥有小餐厅无法比拟的顾客洞察能力和渠道能力,总能把顾客最喜欢的饮品适时送到市面上,这个时候,直接将这些新产品加进菜单不失为明智之举。
小结
在餐厅用餐总要喝饮料,这份来自饮品的利润曾经是餐厅老板们理所当然的囊中之物。
随着餐饮消费多元化的不断发展,餐饮老板的任务是跟随自己的品牌发展脉络,制定相应的营收增长策略。
而不是被奶茶店这些“假想敌”弄得乱了阵脚。
本文转载自餐饮老板内参(ID:cylbnc),已获授权,版权归餐饮老板内参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